♠校長學

1校務發展2行政管理
3教學領導4公共關係
5專業責任


♥學校長

1專題講座2問題解決
3標竿學學4實作演練
5師徒傳承6討論發表

♤長學校

1績效2策略
3創新4永續
 

Week14-我國校長培育制度

2011-01-05

我國國民小學校長儲訓模式的回顧與展望
資料來源: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28956

我國國民小學校長儲訓模式的回顧與展望

本文回顧我國自1965年以來的國民小學校長儲訓制度沿革、校長儲訓課程內涵及校長儲訓模式的展望,發現我國國民小學校長儲訓模式歷經多年的儲訓課程規劃發展,從過去板橋時期至現今三峽時期辦理校長儲訓課程的經驗,培育出台灣地區大部份的現任校長或已屆齡退休校長,對於我國學校領導者的菁英培育工作成效卓著。
「校長儲訓模式」之運作,可包含三大概念,分別為「專業培育」、「實務實習」與「師傅教導」。目前儲訓班學員資格的產生多以積分、服務年資、筆試與口試方式進行積分高低的評比,而林文律( 2001 )指出未來更建議各縣市政府對於對象資格產生方式應有計畫性的培育,以更多元化方式進行篩選,除積分、筆試、口試成績之外,更可加入性向測驗、 EQ 量表、人格量表、自評、同儕評量等前測考驗,更可擬定發展「學校領導者職務性向測驗」來作為教育領導專業人員的篩選工具,以找出最適合擔任教育領導人員之工作對象,以確保我國校長及主任儲訓對象兼顧人格涵養、專業知能並擁有實踐行動力之能人。
未來研究方向可針對校長專業能力之指標為核心概念,整體規劃設計一套符合未來校長所應具備專業能力之儲訓課程及模式。校長專業能力發展的三個階段:(一)校長學階段:校務發展、行政管理、教學領導、公共關係、專業責任;(二)學校長階段:專題講座、問題解決、標竿學習、實作演練、師徒傳承、討論發表;(三)長學校階段:績效評估、策略管理、創新經營、永續經營。其次,分析我國未來國小校長培訓課程之規劃,內涵包括:目標、儲訓對象、校長專業能力標準、正式課程、潛在課程、成績評量及校長資格證書授予等細目的展望,對於我國校長專業發展與校長培訓改革,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心得:校長為領航學校的舵手,未來校長在多變的未來教育環境中如何帶領未來學校需要專業,因此校長培育與儲訓良窳與校長經營學校之效能息息相關,本文已著墨甚深,論述完整,其中納入人格特質的發想在民間企業高階主管遴選中行之多年,有其功能性成效,確實值得引入校長遴選,以鼓勵具有良好特質、高學習力、高能力的校長加入校務經營與領航的行列。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