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學

1校務發展2行政管理
3教學領導4公共關係
5專業責任


♥學校長

1專題講座2問題解決
3標竿學學4實作演練
5師徒傳承6討論發表

♤長學校

1績效2策略
3創新4永續
 

Week14-建成國中參訪

2011-01-07

寒風凜冽中,政大教育學院碩博一行人在陳木金教授的領軍下來到結合古蹟與當代藝術的建成國中,建成的孩子凍僵的手指輕快撥彈著望春風、菊花台、揮著翅膀的女孩等曲目,參訪之行有了悠揚的琴聲增添了美好的感動。
建諸天地、人文化成,鄭校長分享其做對與做好角色的校務經營經驗:平易中有堅持的領導風格,人性中有原則的行政管理,本位中有廣度的課程發展,正常中有創新的教師教學,多元中有能力的學生學習,尊重中有精進的專業發展,廣結中有善緣的資源統整,用心中有優質的校園營造,傳承中有典範的學校文化。在在強調一切回歸本來的角色,一如佛家所言:「把握當下」。
建成品牌,卓越超群,人文古典校園、E化現代校園、友善溫馨校園是孩子的快樂學習天堂,參訪中校舍硬體的美輪美奐自不在話下,亦無庸贅言,但每每遇見滿帶笑容、熱情問好的學生令人印象深刻,孩子有禮貌的自我展現透露出學校經營中重視生活教育的理念在此開花結果,孩子懂得愛、能表現愛的校園是個溫馨的友善校園。

Week14-我國校長培育制度

2011-01-05

我國國民小學校長儲訓模式的回顧與展望
資料來源: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28956

我國國民小學校長儲訓模式的回顧與展望

本文回顧我國自1965年以來的國民小學校長儲訓制度沿革、校長儲訓課程內涵及校長儲訓模式的展望,發現我國國民小學校長儲訓模式歷經多年的儲訓課程規劃發展,從過去板橋時期至現今三峽時期辦理校長儲訓課程的經驗,培育出台灣地區大部份的現任校長或已屆齡退休校長,對於我國學校領導者的菁英培育工作成效卓著。
「校長儲訓模式」之運作,可包含三大概念,分別為「專業培育」、「實務實習」與「師傅教導」。目前儲訓班學員資格的產生多以積分、服務年資、筆試與口試方式進行積分高低的評比,而林文律( 2001 )指出未來更建議各縣市政府對於對象資格產生方式應有計畫性的培育,以更多元化方式進行篩選,除積分、筆試、口試成績之外,更可加入性向測驗、 EQ 量表、人格量表、自評、同儕評量等前測考驗,更可擬定發展「學校領導者職務性向測驗」來作為教育領導專業人員的篩選工具,以找出最適合擔任教育領導人員之工作對象,以確保我國校長及主任儲訓對象兼顧人格涵養、專業知能並擁有實踐行動力之能人。
未來研究方向可針對校長專業能力之指標為核心概念,整體規劃設計一套符合未來校長所應具備專業能力之儲訓課程及模式。校長專業能力發展的三個階段:(一)校長學階段:校務發展、行政管理、教學領導、公共關係、專業責任;(二)學校長階段:專題講座、問題解決、標竿學習、實作演練、師徒傳承、討論發表;(三)長學校階段:績效評估、策略管理、創新經營、永續經營。其次,分析我國未來國小校長培訓課程之規劃,內涵包括:目標、儲訓對象、校長專業能力標準、正式課程、潛在課程、成績評量及校長資格證書授予等細目的展望,對於我國校長專業發展與校長培訓改革,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心得:校長為領航學校的舵手,未來校長在多變的未來教育環境中如何帶領未來學校需要專業,因此校長培育與儲訓良窳與校長經營學校之效能息息相關,本文已著墨甚深,論述完整,其中納入人格特質的發想在民間企業高階主管遴選中行之多年,有其功能性成效,確實值得引入校長遴選,以鼓勵具有良好特質、高學習力、高能力的校長加入校務經營與領航的行列。

分組報告第4組#4:week13-991230

2010-12-30

介紹網站:美國小學校長協會(NAESP)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Principals ,NAESP(US)

NAESP成立於1921年,至今有20年歷史,提供美加等地區中學及小學校長專業服務。


茲就網站之「專業發展」、「資源中心」介紹如下:

一、專業發展:


    1. 學習如何建立有效能的領導團隊
    2. 如何與家長、社區培養優質關係
    3. 學習如何管理與運用資料
    4. 發現新穎有創意的以強化學生學習表現
    5. 關照落後的學生
    6. 與全美國的校長學習

分組報告第4組week11-991216

2010-12-12


師徒制配對的方式?
為了避免師徒制沒有生產力,已開發各種工具,如師傅鑑定量表以識別具備培養實習生和徒弟所需的技能和才能的校長。透過鑑定最有資格的師傅,學校系統可以建立一個有效的師徒計畫(mentoring program(Geismar and others 2000)
師徒配對應考量兩位校長的學校位置和特性。所有學區都發生學校和校長之間無法相容,且由於各學區具有明顯的機會和領導的需要,師徒關係需以此安排來滿足這些需求。,例如高貧窮率的都會學區面臨特殊的挑戰,要找到適合這些職位的校長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可以都會學區選擇新校長和接續的師徒配對是Haberman都會校長遴選面試。該量表的信念:最成功的校長是實踐家和思想家,其生涯目標建立在核心理念。因此,該量表試圖確定誰可以帶給校長結合思想和行動的複合體。這些人可以搭配成功辦學的明星校長,,實習校長可以觀察實施這些信仰體系的方法。(Haberman and Dill 1999)


實習校長與師傅校長的關係?
正式的師徒方案,如學徒和實習的時間長短不一。一些機構需要少於 165小時,而其他要求超過 632小時的實習時數(Cordeiro and Smith-Sloan 1995)
研究人員也開始意識到,師徒關係不應限於早期階段的校長的培訓。甚至現任學校領導也可以受益於師傅校長,當試圖瀏覽所有校長遇到的特別困難的問題這種持續的關係,不僅讓領導者的角度以加法的觀點面對問題,也可準備校長成為導師,從而加強可提供後輩建言的經驗豐富者(Crow and Matthews 1998)

心得:
師傅校長是活化、分享學校經營現場經驗知識的推手,對路況不熟的初任校長具有燈塔般的導航與探路功能。師徒配對的考量也是一門學問,如在Haberman Urban Principal Selection Interview遴選出的明星校長可供新手校長標竿學習,但初任校長除了要會跟也要有慧根,畢竟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各校的情境多所變化,更需要詳加分析,謀定而後動,否則東施效顰,可能會埋下校務經營的地雷,甚至成為火藥庫!

此外,在師傅校長的篩選機制中,亦需關注其適任性,燈塔能導航是否也會產生「燈塔效應」,照亮別人,卻照不到自己;標竿校長是否在人多事雜口也雜的7-11不停機的校務處理中「飆肝」,也是在師徒方案中可以妥慎規劃與控管的議題。

分組報告第4組week10-991209

2010-12-09

Puplic Relations 101 第四部分
危機處理溝通守則:危機中的溝通

分組報告第4組week9-991202

2010-12-02

Scotby校長停職─主管的聲明
  • Scothby學校校長停職一年後,主管發表聲明為Ian Mackay返校服務鋪路。此聲明於2006年7月5日由該校主管無異議一致通過。
  • Scotby校方感謝議會及上級長官多年來的支持,也感謝教職員及家長在校務運作及校務發展上的付出。值得一提的是整起事件肇因於:有家長向地方主管單位抱怨校長。
  • 身為主管,我們關注相關議題,我們有責任確認所有的議題都能充分調查與處理,在專案小組(Panel)的協助下已完成調查。我們希望每個人尊重此結果與建議。相對於媒體報導,此結果特別釐清了未曾有女同學因同儕學生而身心憔悴。
  • 獨立調查小組向主管機關提出的報告指出:校長的行為雖然嚴重且不符合社會期待,但罪不及解聘。調查小組建議適當的懲罰,並經校方認可。校長得以上訴,在未申訴之前不宜有其他評論。調查小組的看法獲得認可意味著取消Mackay校長的停職處分,得以重返學校。
  • Scotby School校方聲明:整起事件讓學校陷入陰霾,不只是媒體攻擊教職員、主管。調查小組的結果顯然賦予校方正當性。此刻需積極重建關係,這點也獲得地方主管當局的支持。我們想向家長、教職員道歉,因為這起事件是媒體披露而不是我們直接告知;然而,由於顯而易見的原因,我們不宜事先告知。 (Statement from the Governors of Scotby School after a meeting on Wednesday 5th July 2006)
以上內容來自 <http://www.bbc.co.uk/cumbria/content/articles/2006/07/06/scotby_head_feature.shtml>

而在
http://www.cumberlandnews.co.uk/scotby-school-1.318965?referrerPath=2.1786
  該篇發佈於01:00, Saturday, 13 May 2006
  • 家長漫長等待後校方仍無決議,因此要學校給交代。
經推算該事件發生於20057月,經過將近一年仍無下文,家長起而訴諸行動,在20065月要求在學期末之前有所決議。家長直到事件發生五個月後,(December 8, 2005)學校迫於壓力才召開會議說明事件始末。(學校未善盡告知義務)教育主管承諾(Michael Watmough)出席會議並承諾一個月內會有決議,但5月後仍未見下文。因此,家長再度要求Mr Watmough在週年之前開會。

心得:

時效性:校園危機事件樣態多元,霸凌、性騷擾/幸侵害、自我傷害等偶發或意外事件。處理首重效率與效果,有賴團隊能量充分發揮,危機處理小組在第一時間即應會商事件處理方向,取得共識下由發言人統一對直接關係人說明(導師、學生、家長等相關人員),並備妥相關資料予關切之媒體、主管機關。

程序正義:部分危機事件有其行政處理程序,應主動隨時告知直接關係人,免生誤解,橫生枝節。通報、會議、調查等人員、機制需有效掌握。否則在當事人申訴的案例中有相當比例是行政處理程序不符規定而申訴成功。

平時公關:公共關係的建立不在危機發生時,平時即應與家長、社區、媒體保持良好互動、互信,遇有危機事件時,較能客觀處理,甚或化為助力。家長會、民間社團等資源的平日經營於此時得以借力使力。

勇於面對:事件不分大小,學校以教育專業,真誠面對事件溝通、協調,則危機亦是轉機,也是調整學校行政、教學品質的良機,以專業藉機贏得親師生、社區、家長、主管機關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