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學

1校務發展2行政管理
3教學領導4公共關係
5專業責任


♥學校長

1專題講座2問題解決
3標竿學學4實作演練
5師徒傳承6討論發表

♤長學校

1績效2策略
3創新4永續
 

分組報告第4組week8─991124

2010-11-25

Who will run 'trust' schools? 
By Mike Baker
BBC News education correspondent 

參考資料:
http://news.bbc.co.uk/2/hi/uk_news/education/4794646.stm


摘要#4: 
演變
1.      英國首相布萊爾針對信託學校的發展看法丕變,半年前認為是「關鍵性的變化」至今改口為「漸進式的進展」,
2.      認為學校與外部組織已有良好連結,強調學校之間合作而不是競爭。
3.      支持者:信託學校最好由兩個以上的學校組成,而不是個別學校
4.      反對黨議員:認為在多元化和競爭的市場中,會出現明星學校。建議教育法案修改為:信託學校需至少由兩個以上學校組成。
5.      布萊爾認為:2個以上的學校聯盟將更普遍,甚至是大多數的信託學校的樣貌。政府不希望限制可能的選項。
6.      進行這樣的改變或許會帶來更多的反彈,現在政府不再核准其他的信託學校。

心得:

學校有好品質才有好品牌,在政府財政困窘、教育經費不足的情形下,再窮也不能窮教育,若能引入外部活水參與辦學,可導入新思維與資源,除了有充足的財務支援更在績效評核下讓學校活化,在公辦民營的信託體制下發展校本特色,創新經營出新的特色品牌,提供更優質的教育服務,提升學生學習效果、提升學校效能,當各校都是明星學校,繁星點點時,各校在少子化、教育市場化的大環境下,應能因應家長教育選擇權考驗,更具競爭力。
        由布萊爾政府的政策方向轉彎,是否可以思考信託學校踩煞車是意謂著教育品質已改善,真正達到繁星已點點的理想,抑或是教育政策工具的選擇只是服務政治的手段?


延伸閱讀:歐美近年教改重點─公校多元化http://parenting.cw.com.tw/web/docDetailForPrint.do?docId=1020

0 意見:

張貼留言